印度反对派重提中印往事张吧策路,痛骂莫迪不争气,连打一仗的勇气都没有。
印度国大党高级领导人贾伊拉姆·拉梅什近日怒批莫迪政府,认为当局向多个国家派遣代表团进行外交的做法,只不过是毫无意义的掩饰。
拉梅什提到的印度代表团,与印方刚刚采取的一个举措有关。在印度当局的示意下,该国议会的各党派议员组成了7个代表团,分别赶赴32个国家。
按照印方的说法,此举旨在传达印度对恐怖主义的“零容忍”态度,当然,也势必提及印度打击巴基斯坦的“辛杜尔”行动。
莫迪政府的这一做法,主要是照顾国际观瞻。毕竟印巴冲突之前闹得不小,印度作为先动手的一方,自然也要给各方一个交代。
只不过,拉梅什等印度反对派显然并不认可这一举动。不仅如此,他还将之与60多年前的中印边境冲突联系了起来。
拉梅什声称,在1962年的时候,时任印度总理也是一直拒绝召开议会会议,而是选择派出一个由50名议员组成的代表团前往不同国家。
在拉梅什看来,这只不过是一个毫无任何意义的、蒙骗印度国内的伪装。
话说到了这个份上,拉梅什的核心观点就呼之欲出了张吧策路,那就是莫迪与其绞尽脑汁,做这种“自欺欺人的表面工作”,不如撸起袖子干一仗。
这也刚好对应上了印度国内,对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一直以来的一种观点,即印度之所以吞下耻辱性的大败,不是因为印度军队战斗力不行,只是尼赫鲁等人的严重误判给了中国“先发制人”的机会。
而为了避免历史重演,在不少印度人看来,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情况,印度需要“先下手为强”。
不难发现,拉梅什这番话释放的就是这样的信号。但有意思的是,印度国内针对尼赫鲁的批评,此前更多其实来自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。
毕竟尼赫鲁曾是国大党领导人,而印度人民党的上台,就是站在打败国大党的前提下。同时,莫迪政府这些年来主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,与尼赫鲁提倡的政治世俗化、政教分离也有较大差异。
而这一次,身为国大党高级领导人的拉梅什,却公然把矛头指向了“前辈”,的确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情况。
这或许意味着,只要能够攻击莫迪,国大党这些人已经不管那么多了。可以说,如今的印度政坛确实是有些混乱。同时也能反映出,受印巴冲突影响,印度国内的情绪,在这段时间已经激化到了一个高点。
而这种不健康的状况,正在对印度自身造成破坏。
最近一段时间张吧策路,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就遭到了印度极端民族主义者的“千夫所指”,不仅被打成了“卖国贼”,甚至都开始祸及家人。
会出现这种情况,直接原因是唐勇胜负责与巴基斯坦接触,并与巴方签下了停火协议。在这些极端印度人来看,这完全是在把“胜利果实”拱手让人。
作为印度最高级别的外交官之一,唐勇胜在这次印巴冲突中的表现中规中矩,在许多问题上都保持了慎重,最终也促成了印巴停火。
站在第三方的角度,他算是平稳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,让局势朝着可控的方向发展,这是值得肯定的。
但很显然,许多印度人并不这么想。此外,还有一些印度人甚至都开始“赢”到了中国身上。
有印度媒体就在近日发文称,印军的“辛杜尔”行动让中国陷入“恐慌”和“警惕”。他们的依据是,发现了中国边境机场的一些战机调动。
我们且不说印媒的消息准不准,这个结论就很有问题。印度在这次印巴冲突中到底是什么表现,没有谁比印方自己更清楚。印度人的一些想法,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可以看到,自从本轮印巴冲突爆发后,印度从民间到政坛,许多人都陷入了一种极度狂热的情绪中。在一些印度人看来,印度不仅要“赢”,更要“大赢特赢”。
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,是印度政府封锁战况。
一般的印度民众根本不知道事实,只听到印军口中的“取得重大战果”“击落多架敌机”,只看到莫迪底气十足地向全国发表讲话,并宣布全国庆祝。
在这种情况下,相当多印度人难免会做出错误判断。
而更本质的原因,则是莫迪政府这些年大力推行的印度教民族主义。这是一把双刃剑。一面,莫迪可以借此团结很多信仰印度教的民众,为他的政府带来支持率。
但另一面,随之而来的是将另一部分民众的边缘化,以及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激化,并在之后反过来裹挟莫迪政府。
莫迪等人难道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话是胡扯吗?当然不会。但他们不得不这么说,因为在印度国内情绪已经被煽动起来的背景下,印度只能“赢”,也必须“赢”。
如若不然,印度国内的矛头就会反过来对准莫迪政府,唐勇胜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。如果莫迪政府迟迟没法做出合理的调整,印度迟早会因此受到更大损害。
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